诗话桥丨唐苗:醉乡广大人间小——秦观与海棠桥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苏轼从杭州前往密州途中,经过扬州的一座寺庙,忽然看到寺庙墙上“自己”的字迹,大吃一惊:墙上是我的字吗?我没来过这里啊,我是谁?我在哪儿?什么情况?满腹疑惑的苏轼,到高邮拜访孙觉。孙觉与苏轼相谈甚欢,并拿出了一本小册子——上百篇诗词作品,苏轼读罢这百篇诗词,立即想到扬州寺庙墙上的那些字,他断定:墙上的字,一定出自此人之手。而这个人,就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
原来啊,秦观一直很崇拜苏轼,不过认为自己才疏学浅,还没有准备好见自己心中“偶像”,只好采用这种方式“露才不露脸”。尽管苏轼和秦观二人这一次没有见面,但这段“神交”的故事却流传开来。后来秦观拜入苏轼门下,师徒二人从元丰元年(1078年)在徐州相见,从相遇初识到师生之谊,从官场得意到被贬离京,苏轼与秦观这段师生感情持续了长达三十二年。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太皇太后高氏去世,哲宗亲政,次年改元绍圣。“绍圣”的意思就是继承先帝的变法政策,哲宗要重回神宗路线的想法昭然若揭。随着最高施政原则调整而来的,自然就是人事调整,打击元祐党人,苏轼及其门人首当其冲。绍圣元年(1094年)三月,秦观出任杭州通判,四月,苏轼以左朝奉郎知英州(今广东英德)军州事。秦观出京往杭州途中,又遭弹劾,贬监处州酒税,接着是“削轶徙郴州”。绍圣四年,朝廷又诏秦观“移横州编管”。
横州在今天广西南宁境内,初到横州的秦观,只能“寓浮槎馆,居焉”[1] 。“浮槎”原是指在海上与天河之间往来的木筏,秦观在横州寓居“浮槎馆”,有可能就是用木筏搭建起来的简易屋子,生活环境大不如前。南迁之痛,生活之苦,秦观整天酗酒度日。这天他又一次喝醉了,晕晕乎乎竟然走到了城西。既已至此,秦观只得投宿到一个祝姓书生家里。第二天早上起来,秦观看到桥的南北皆种海棠,感慨不已,在桥的柱子上题写下一首《醉乡春》: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 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2]
《醉乡春》是秦观的自创词调,因上片末句“春色又添多少”,又名为《添春色》,双调四十九字。秦观精于音律,填词很注重词调、词韵的配合,甚至他还曾提出“一言一字,必要声律”,追求词中每一个字的音律和谐。但他一生创调并不多,《醉乡春》是其中之一。
“唤起一声人悄。衾冷梦寒窗晓。”“唤起”又名为“春唤”,也就是报春鸟。一夜的宿醉,清晨在报春鸟儿的啼鸣声中惊醒,浓睡中没有感觉到的寒意,倒是在醒来以后甚是“衾冷梦寒”。窗外已经蒙蒙亮了,新的一天又要开始了,新一天的愁苦又涌上心头了。
既然已被吵醒,索性走出门去。昨晚走过祝家旁边那座桥,朦朦胧胧还有点印象。“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瘴雨”是指湖广一带山林之间湿热蒸郁,容易诱发人生病的雨水。一夜的瘴雨过后,桥南北两边的海棠花已经开了,为这荒落的横州增添了几分春色。这座桥后来也因为秦观这句“瘴雨过,海棠开”而被名为“海棠桥”。
海棠春色,自然心情也好一些。“社瓮酿成微笑。半缺椰瓢共舀。”又碰上社日这一天,久酿的春酒终于可以启封。四邻也都很高兴,不需要高档的分酒器、晶莹的酒杯,大家就拿上半个椰瓢舀出来,你一口、我一口地喝着。
“觉倾倒、急投床,醉乡广大人间小”。不知不觉,秦观又喝多了,感觉自己就要醉倒了,赶紧倒到床上去,这一天又这样过去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秦观是日日伴酒日日醉,可是他想醉,他愿意醉,他渴望着喝醉。因为“醉乡广大人间小”!“醉乡”出自唐代王绩的《醉乡记》: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朔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落;其人甚清。[3]
在王绩的笔下,“醉乡”距离他所生活的空间很远,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仿佛就是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那里,平和一气。
在醉乡里,少游是自由的,他能随心所欲于宇宙之间。
在醉乡里,少游是逍遥的,他能安闲自得于人世之中。
在醉乡里,少游是独立的,他能怡然自乐于桃花之源。
醉乡广大人间小!秦观在赵宋王朝最偏远的西南穷荒之地,喊出了生命中最绝望的心声。
这首《醉乡春》词就这样留在了海棠桥的柱子上,后来进入州志,从而被永久保存了下来。除了《醉乡春》词之外,秦观还在祝家的帮助下,在海棠桥边设馆讲学,做了一位乡村教师。秦观广收弟子,迅速成为一位不折不扣的语文高级教师——“经指授作文皆有法度可观” (刘受祖《海棠桥记》)。凡是被他教授过写作技巧的员工,文章都能写得不错。后来横州百姓为了纪念秦观,在他授课的地方建起了海棠亭。清代黄琮担任横州地方官,将海棠亭更名为淮海书院,进一步体现出横州地方政府和百姓对秦观当时所做文化普及工作的认可。
这座始建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的海棠桥,随秦观一起,走进了横州的文化史,据刘受祖《海棠桥记》载:
今之言宁浦者,必曰海棠桥,言海棠桥必曰秦淮海。是州以海棠桥重,桥以秦淮海重矣。桥名海棠,未可更也。
南宋之时,海棠桥已经是横州的地标性建筑,谈到横州,那必须谈到海棠桥。而谈到海棠桥,就必然要提到秦观。
少游已逝,海棠桥却永久保存了下来。1988年,广西横县重修海棠桥,塑秦观坐像一尊。1999年,海棠桥畔正式命名为“海棠公园”,打造“海棠历史文化公园”主题,秦观和海棠桥,一同写入了横州的文化史。
[1] 徐培均:《秦少游年谱长编》,中华书局,2002年12月,第1版,第561页。
[2][宋]秦观 撰,徐培均 注:《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15页。
[3][唐]王绩 撰,夏连保 校注:《王绩文集》,三晋出版社,2016年版,第221页。
以上内容来源于星辰在线《诗画桥梁》专题
原链接:https://news.changsha.cn/xctt/html/110187/20210209/101203.shtml